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

夜色






(原刊 AV Magazine 11-08-2006)

過去的幾星期都在外地跑新聞,穿梭多個城市,最後來到東南亞一個炎熱的城市。

與當地有合作關係的自由撰稿人T會面,先打個招呼,以便有個照應。辛勞了多天,晚飯過後找點輕鬆活動,T興致勃勃地說要帶我們見識當地的娛樂場所;一行數名大男人,出外公幹,總會碰到這種熱情招待,也沒甚麼尷尬,亦不必裝蒜扮純情。

城市的夜晚,只有疏落的燈光,四處充滿暗黑的角落;來到風月場所聚集的區域,才見到閃動的霓虹燈。T帶領我們到一所有脫衣舞表演的會所,進場前要交低所有的照相機,穿過窄長的通道後來到偌大的舞臺,十多個女郎在臺上輕輕擺動著身子,背景赫然是我的家鄉香港:中銀大廈,灣仔會展,是維港旁的璀璨夜色。

我手上還有最後一件攝影器材,可供我偷偷記下眼前景象;感謝科技將機具的功能模糊化,攝影才藉著手機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
由於此行所進行的採訪工作,觸及當地政府的敏感神經,一路上我們都被「特別關注」,身旁總有異常的眼光緊盯著。喝過幾杯後,便結帳離開,沒有餘興節目,顯然壞了T的雅興。

沿著紅燈區走,隱約覺得仍然被人「關注」,路旁的積水反照著閃動的霓虹,暗角有眼睛眨動。

那種不安全感覺令我想起在旅程中看過的一部電影:《Edmond 》由我敬愛的演員威廉美斯(William H Macy )主演,改編名劇作家大衛馬密(David Mamet )1985年的作品,一名中產階級男子 Edmond Burke ,忽然厭倦眼前生活,毅然離開妻子出走,闖進紐約燈紅酒綠的夜生活,他想放肆情慾,卻有執著所花的分毫;他滿腔臆悶卻不懂如何宣洩,多番遇到流氓及騙子的暴力對待及洗劫後,他將僅餘的結婚鑽戒典當,買了一柄刀,去「修補」疏離的人際關係……

大衛馬密的作品,擅長描寫都市人的疏離感覺,而威廉美斯活脫脫就是馬密筆下的 Edmond :傷感、有點智慧但時常鑽牛角尖,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而導致悲劇,被五光十色的城市吞噬。

幾番折騰後,飛機終於降落到香港國際機場,坐車經青馬大橋駛進市區,開始見到掩映的燈光,原來香港是一個很光亮的城市,比世界任何一個城市都要光亮,都要美麗;難怪別人要而我城作為歌舞昇平的背景。

沒有留言: